校友资讯
校友资讯
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中文系7501班校友认养校友林树木
发布时间:2025-10-31 发布人:校友会 浏览量:14

认 养  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中文系7501班校友

捐款人(按捐款先后排序)

1.梅正高     2.饶天寿     3.梅利华     4.汤学文 

5.袁志宏     6.汪朝晖     7.詹汉民     8.黄子俊

9.汪月东    10.刘三鹏   11.金国平   12.徐锦华 

13.胡友珍  14.刘宝珍   15.付乾坤   16.郭民权

认 养 树 木:樟树

认 养 时 间:2025年11月12日


校 友 感 

重逢 

写在黄冈师范学院百廿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梅正高

一别黄州五十春,

半世重逢老泪横。

栖霞楼头听惊涛,

赤壁矶上评乾坤。

白潭湖水洗旧愁,

孙冲翠竹赋新韵。

五秩春秋弹指过,

枝枯果丰鸟归林

 

为黄冈师院校庆赋联

中文7501  饶天寿

黄冈千载传承五水三黄文脉

师院百年孕育九州四海人才


沁园春

贺黄冈师范学院百廿华诞

中文75级 梅利华

百廿峥嵘,赤壁涛鸣,大别霞蒸。看黉门矗立,弦歌浩荡;文峰耸翠,薪火传承。绛帐春深,砚田雨润,十万青衿出楚荆。凝眸处,正烛辉庠序,光耀寰瀛。

新元再举云旌,借数字东风破浪行。更智联寰宇,科研振翼;产融城郭,金榜题名。北斗斟章,嫦娥研墨,写就千秋师范铭。待来日,铸育人圭臬,鼎峙蓬盈。



半个世纪母校情,归来仍是黄师人

——感恩母校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1975级校友

梅利华

    巍巍大别山麓,滔滔长江之滨,百年学府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满天下。值此黄冈师范学院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中文系1975级校友向母校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深切的感恩!

一、溯源百廿,砥砺前行

    回望1905年,黄州府师范学堂在民族危亡之际应运而生,以“教育救国”为初心,播下师范教育的火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扎根红色沃土,为国家培育几十万教师。1975年,我们这一批学子有幸成为学校历史转折的见证者——在黄冈师范学校增设的高等师范班中,我们怀揣理想,在简陋的教室里挑灯夜读,用青春书写对知识的渴望。1977年,随着“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的成立,母校正式开启高等教育新篇章;1978年更名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黄冈师范学院独立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如今即将迈入“黄冈师范大学”的新征程。这一路走来,母校始终与时代同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所地方师范学堂成长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府。

二、薪火相传,师恩难忘

    作为1975级学子,我们的毕业文凭上盖着“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的红印章,这份泛黄的证书不仅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更凝聚着师长们的谆谆教诲。难忘课堂上老师们的严谨治学,难忘图书馆里师生共探真理的执着,更难忘母校“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校训精神。母校赋予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以“师范”为魂,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融入血脉。如今,我们虽已两鬓斑白,但每当提及母校,心中仍涌动着青春的热血与对教育的赤诚。

三、继往开来,共谱新篇

    百廿征程,母校始终是鄂东大地的教育灯塔,培养了无数扎根基层的教师、学者与其他行业精英。从黄州府师范学堂到即将更名的“黄冈师范大学”,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服务地方、育人报国”的初心。今日之母校,已拥有现代化的校园、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正朝着高质量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目标奋勇迈进。我们坚信,在百廿华诞的新起点上,母校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创新的理念,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事业再立新功!

四、寄语未来,情深意长

    亲爱的母校,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半个世纪母校情,归来仍是黄师人。无论身在何方,我们始终以“黄师人”为荣。值此百廿校庆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愿母校如长江之水,奔涌不息;如大别山松,挺拔常青!期待“黄冈师范大学”的揭牌时刻,更期待母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愿所有黄师人携手同行,传承百廿文脉,再创辉煌篇章!


母校行

——献给黄冈师范学院

120周年校庆

中文75级 汤学文

齐安故郡黄州府,千年古城连吴楚。

面向吴都倚大别,悠悠长江绕廓走。

本乃文风昌盛地,更有苏子泛文舟。

坡公文思如泉涌,两赋熠熠辉北斗。

母校曾经数迁址,最终有幸驻名州。

文化沃土养母校,教育质量第一流。

我等荣幸入黄师,怀揣通知喜登途。

跋山涉水奔母校,入学之时正金秋。

男女学人三十一,从此同窗成学友。

其时母校硬件差,生活设施很简陋。

二十几人挤一室,澡堂冰冷身发抖。

饮食方面亦很差,饭菜质次量不足。

校长教我正三观。莫怕艰苦勤奋斗。

校长叮嘱记心间,一生受益不糊涂。

母校本为中师制,试办大学上层楼。

我等首届大学生,母校升级我探路。

校设两个大学班,名曰高语和高数。

两株新苗受青睐,师资配备乃最优。

教学计划很周密,学生管理严当头。

诗词曲赋文史哲,恩师引我学海游。

教者谆谆不知倦,学者孜孜如渴求。

恩师个个水平高,还到华师请教授。

教师优秀方法活,越学越觉劲头足。

竟日学习不觉累,环环相扣如转轴。

早起晨读成习惯,昨日课文今背熟。

教室门前杂树林,空气清新宜早读。

我等林间书声琅,林鸟噤声不啁啾。

每天教学排得满,聚精会神听讲授。

小班教学效果好,听课情况师谙熟。

学生不懂举手问,老师随时解结扣。

问问答答长知识,切磋互动经常有。

重点难点更不放,不弄透彻不罢休。

课上聆听做笔记,课下师生常探究。

晚上攻书至深夜,熄灯铃响点蜡烛。

课堂教学抓得紧,拓展研修加码筹。

赤壁矶头唱大江,曲艺教学去大渡。

塘坻古木白潭湖,深入三地作研修。

调研之后写报告,该项课业学深透。

校办农扬插秧苗,星河村里助夏收。

勤工俭学卸船煤,煤灰染得满身垢。

劳动汗水育美德,优良传统不曾丢。

课堂社会相结合,有学有研成果稠。

苦读数载终毕业,离开母校泪簌簌。

踌躇满志入杏林,三尺讲台度春秋。

桃肥李硕园丁苦,甘当人梯和蜡烛。

呕心沥血造人才,育出万千弟子秀。

同学之中多名师,亦有改行走他途。

有的从政当公仆,有的专门搞研究。

研究成果填空白,研域之中尊为首。

政绩昭昭得公认,清廉为官节操守。

诗人作家业余当,书法绘画有高手。

省级作协当会员,诗苑文坛成翘楚。

有的作品已触电,常有佳作国刊录。

不啻杏坛绩斐然,诸多方面有成就。

母校弟子以万计,我班成批出高徒。

齐为母校添光彩,力创佳绩作谢酬。

五十春秋瞬间过,我等早巳双鬓秋。

数载沐浴杏林雨,师恩铭记在心头。

值此母校华诞日,感恩之歌唱不休。


题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中文75级 詹汉民

长江北岸十年树木李桃馥

大别东坡百载育人雄杰辉


黄  师  颂

中文75级 詹汉民

双甲诞辰披彩装,力行致远谱华章。

立言立德传薪火,兴教兴邦育栋梁。

呼唤春风桃李艳,放飞梦想杏花香。

黄师崛起人才出,赤壁东坡四海扬。


鹧鸪天

贺黄冈师范学院百廿校庆  

中文75级 詹汉民

回首当年求学忙,今朝喜聚泪千行。青春追梦一腔血,岁月留痕两鬓霜。

返母校,献番樟。紫阳高照桂花香。百年校庆人如织,桃李芳华赤帜扬。

注释:

华师黄冈分院1975级(首届)是黄师发展史上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院校重要的里程碑。

正值校庆之际,我班部分同学向母校认养一棵香樟树(香樟与番樟是同一种树种的不同名称),以作纪念。

愿母校在党的光辉引领下,培桃育李创佳绩、劈浪扬帆争上游!


归来 

中文7501班汪月东 

一别五十载, 师院吾归来。

今昔苦与乐, 转眼鬓毛衰。

旧貌换新颜, 一代又一代。

吾辈己古稀, 后续必有才。

感觉时空快, 雄心向未来。

 

贺黄师百廿校庆 

金国平 

百廿弦歌聚俊多, 杏坛桃李遍山河。

讲台三尺铸薪火, 再启双甲跃碧波。


感 恩 母 校 书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