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凸显教学是“立校之本、立身之本、育人之本”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根据《黄冈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奖奖励办法》,学校开展了2016年教学质量奖评选工作,表彰了优秀教学奖14人,其中教学杰出奖2人、教学新星奖12人。党委宣传部特推出教学质量奖先进典型系列报道,本期推出教学新星奖三等奖获得者之一、外国语学院刘慧芳老师,以飨读者。
刘慧芳:传道不法古 师者父母心
人物简介:刘慧芳,外国语学院教师。获得黄冈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至今,连续四年参加“国培计划”进行中西部项目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究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在学校的沪松园遇见了刚从图书馆出来的刘老师,刘老师看见我们后便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我们在近处的石凳坐下,耳边是清脆的鸟语,整场访谈就在这样一个十分轻松地氛围里进行。
2011年刘老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在国外深造的一年中,让刘老师感受最深的是国外的学习方式与国内有根本的区别,国内老师往往是对理论知识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反而让他们畏惧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而国外老师的教学有非常明确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自身各项能力在新模式下有明显提升,国外的学习经历激励了刘老师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尝试的决心。
当记者问到如何排解教学中的压力时,刘老师说:“我个人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只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教学过程中感到累的时候我就到图书馆看看书,唯有学习可以让人静下心来。”通过学习缓解教学中的压力,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是刘老师一直在坚持的事情,2015年12月,经学校推荐、省教育厅选拔,她获得赴华南师范大学修研学习的机会,刘老师的师培训练工作的业务素养和能力在每次学习中得到提升。
初心不改 为学生传道何惧行路难
说起老师的职责,大多数人会用“传道、授业、解惑”几个字来进行概括,而刘老师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她认为,传统教学中的传、授和解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现代教学观念的逐步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扮演课堂教学组织者、疑难问题的交流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如果教师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低,学习也会更加被动。“考试驱动力作为外在动机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短暂的,而兴趣作为内在动机往往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她强调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这是作为老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2007年至今,刘老师多次参与实习带队工作,谈起实习带队感受,刘老师显得有点苦恼。“实际教学环境的约束与课堂所学的高大上教学理念间的强烈反差,使许多实习前信心满满的学生甚至对所学产生了质疑!”说到这里,刘老师的语气中无不充满着忧虑。
作为一名老师,刘老师最欣慰的是看见每一位学生站上三尺讲台,传承师者风采。“我认为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能让我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教师职业作为刘老师最初的选择,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并乐于其中。“它让我有机会和年轻人待在一起,能遇见志向相同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学生,这便是我作为教师的最大满足感。”
愿乘风破万里浪 筑梦为美好明天
2016年刘老师开始用“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尝试。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上移动终端的便捷运用,学生用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老师在平台中推送的课程资源,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实现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翻转,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以“知识转化”的核心观念设计课堂测试,关注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这使得学生在培养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针对目前“互联网+校园”网上教学出现的“网课代刷”现象,刘老师认为她的“云班课”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案例的观摩,学生在学习完后必须提交学习成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代刷”的可能性非常小。
刘老师的教学生涯里不乏许多令她惊喜的时刻。2013年至今,她指导学生参加“华文杯”的三次教学竞赛里,均取得优异名次,其中在2016年,13届的周钰茜更是一举夺得一等奖。她教学中的精益求精和负责任的态度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座谈中,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均为“优秀”。
量的积累,终能有质的飞跃,这是每位教学创新者都热切期待的结果。面对教学创新,刘老师有着自己的担忧:“现阶段仍难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学校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老师个人参与的积极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在教学中如何使得更多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她同时认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在未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教学创新中的受益者。
为人师者,皆愿学生能有个伟大前程。作为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她真诚的祝愿自己的学生终能站上讲台,成为学生的老师。教育事业的魅力,能让每一位虔诚热爱它的人永远年轻。